目前分類:側標工房 (3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彷彿集人性陰暗面大成的哥德搖滾,從70年代末以來引領著樂迷走過絕望的空谷,面對心底不堪的傷疤與恐懼,找尋頹圮的磚瓦下隱藏的幽暗美學。在世事紛擾、人心混沌的當代,更成為我們難以抗拒的聽覺救贖。即使分支流派各踞山頭,新生代黑暗皇子、慘情天使年年有,祖師爺等級的The Cure、Joy Division、Bauhaus等仍為眾人所尊崇的精神領袖。



處於混沌狀態的Bauhaus活動力不若同輩The Cure旺盛,然而定居土耳其逾二十年的主唱Peter Murphy,仍持續推出個人創作延續音樂傳奇。去年籌備Bauhaus 35週年巡迴前,Peter與工業金屬先鋒Killing Joke貝斯手兼全才製作人Youth合作,共同打造睽違樂壇三年的新作《Lion》。兩人僅花了四天激盪靈感,隨後趁著巡迴期間,於西班牙以四天的驚人速度完成錄音。

誠如Peter Murphy自評,這是一張獻給失意人的歌劇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身為不忠實的Roddy Frame迷,能寫到這張超興奮的!寫完後左看右看,文章太平淡,從文字裡感受不出熱情Orz 個人對這張較不滿的地方沒給吉他更多表現,很希望他再出一張類似《Surf》的專輯。



蘇格蘭縱然不是70年代末的新浪潮重地,在這股後龐克運動下也出產過幾支優秀的新浪潮勁旅,Aztec Camera 便是其中之一。幼時即接觸吉他的創作主腦Roddy Frame在1980年組團時年僅16歲,卻難掩鋒芒畢露的才華,以行雲流水的吉他、耽美詩意的詞藻吟唱出當代青少年的傲氣與徬徨。初試啼聲之作《High Land, Hard Rain》甫問世便大受好評,單曲〈Oblivious〉、〈Walk Out to Winter〉甚至分別攻上英國獨立金曲榜冠軍與季軍,迄今仍為樂迷所津津樂道。Pitchfork在今年初發行的30週年重發版樂評裡,大加讚賞其「創新度與影響力兼具,閃耀著不隨歲月洪流減損的光彩」。

經歷多年團員更迭,Aztec Camera於90年代中期解散,Roddy隨後加盟英搖傳奇廠牌Independiente,邀來曾為The Stone Roses作嫁的製作人Simon Dawson,協力打造個人大碟《The North Star》;接下來的《Surf》改走不插電路線,豐富的和弦再次展現他驚人的吉他技巧,紛紛被Mojo、Uncut等傳媒選為2002年度最佳專輯。自第三張專輯《Western Skies》後便少有動作的他,沉澱八年後終於在摯友兼音樂夥伴Edwyn Collins伉儷號召下,投身AED Records旗下錄製全新大作《Seven Dials》。

乍聽首波單曲〈Forty Days Of Rain〉很難相信Roddy已是年過半百的大叔,輕快的口琴前奏瀰漫《The North Star》時期的意氣風發,然而詞中多了份參悟人生的自在;洋溢加州風情的〈Postcard〉,豔陽彷彿透過歌曲發散陣陣暖意;絮絮叨叨的吉他則在〈Into The Sun〉抒發個痛快;優美沉靜的慢板曲〈Rear View Mirror〉娓娓道出疾速奔馳時一湧而上的哀愁思緒;〈On The Waves〉則隱誨地述說一段難以再續的情緣,並藉由天氣轉變映襯苦楚心境,其中巧妙令人玩味再三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ony系最後一篇!再見再見(揮手帕)這張是臨時交派的,但查了一下博客來,他們並沒用這篇稿...Q_Q



跨足唱片製作、時尚產品、音樂廠牌的當今嘻哈界潮流一哥菲董,自90年代初期便與少年時期樂友Chad Hugo以The Neptunes為名,替SWV、Blackstreet等眾多R&B/嘻哈樂手作嫁闖出名號,兩人稍後與加入Shae Haley組成N*E*R*D,同心協力在放克、搖滾、嘻哈的領域打造無限可能性。曾斷言無出片計劃的菲董在2006年也動了凡心,發行眾所囑目的個人首張專輯《In My Mind》,邀來搖滾辣媽關史蒂芬妮、全能才子肯伊威斯特、嘻哈天王傑斯和尼力等巨星加持。甫發行即攻上美國告示牌專輯榜季軍,第一週達下14萬2000張的驚人銷售佳績,入圍2007年葛萊美獎最佳饒舌專輯。

亮眼的單飛成績並未讓菲董停止探索音樂極限,除了持續以The Neptunes、N*E*R*D催生更多優異的流行樂曲外,也以個人名藝為各家流行天后製作勁曲,還在天后瑪丹娜《娜‧式‧糖》、法國電音雙人組傻瓜龐克《超時空記憶體》獻聲,觸角也伸向電影音樂,為3D動畫《神偷奶爸2》譜寫三首插曲,包括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的新式靈魂樂〈Happy〉。〈Happy〉從歌詞到MV均反映了菲董沉浮名利後,邁入不惑之年對人生的新體悟──無論變成哪種膚色、性別、性向,都不影響追求真實又快樂的自己。

2014年全新大碟《女孩》是菲董加盟索尼哥倫比亞旗下,匯集配樂大師漢斯季默、傻瓜龐克、Timbaland等樂壇好手共同炮製的重量級作品,一推出便不負期望空降英國專輯榜冠軍、美國告示牌專輯榜亞軍,榮獲Spin、AMG高分推薦。美女圍繞的封面暗示女性為中心的創作主題。菲董也一改首張的饒舌酷勁,轉而以靈魂味十足的千變嗓音,展現痞子男的多情魅力:〈Marilyn Monroe〉在小提琴名家Ann Marie Calhoun的琴聲下,全曲瀰漫張力十足的古典魅力,酷姐凱莉奧斯朋的口白則畫龍點睛增添一份帥氣;影歌雙棲的賈斯汀現身〈Brand New〉與菲董互飆假音;話題小天后麥莉則在〈Come Get It Bae〉豪爽助陣;節奏藍調女王艾莉西亞凱斯出巡〈Know Who You Are〉,在雷鬼的輕鬆氣氛下詮釋令人稱羨的心靈交流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張是雙CD,結果交稿幾天後才發現忘記寫CD 2,已經來不及(汗)



本名Kenny Anderson的蘇格蘭民謠怪傑King Creosote,1995年離開他一手培育的藍調草根民謠團Skuobhie Dubh Orchestra與Khartoum Heroes後,即投入自創廠牌Fence,秉持著歌曲本身勝過形式與器材的態度,以源源不絕的強悍創作力推出超過40張以上的專輯,合作對象遍布音樂與藝文界。2006年更與一群曲風各異的樂手組成超級樂團The Burns Unit。

繼大受傳媒好評的2005年作品《KC Rules OK》、2007年《Bombshell》後,King Creosote在2009年重新加盟獨立廠牌Domino,與曾為Franz Ferdinand、Mogwai操刀的王牌製作人Paul Savage再續前緣攜手打造《Flick the Vs》,老夥伴兼大弟子The Pictish Trail更義不容辭帶領Fence旗下眾藝人拔刀相助。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張蠻早寫的,比前面幾張都早了一個月吧,但隔了很久才上市。我覺得.....他們的現場跟專輯很像(毆)



2004年於西雅圖成軍、由主唱Ben Bridwell領軍的民謠搖滾團Band Of Horses,2006年以《Everything All the Time》初試啼聲,隨即受到Pitchfork、Drowned in Sound等媒體一致讚賞;隔年的《Cease To Begin》同樣好評不斷,甚至榮登滾石雜誌當年度最佳年終專輯。然而奔往成功的路上波折不斷,Band Of Horses經歷數度團員更迭,直到《Infinite Arms》才確立成員編制,Ben甚至認為這才是該團的第一張專輯。這張作品也不負期望,除了攻佔告示牌專輯榜第七名,還入圍葛萊美最佳另類專輯;《Mirage Rock》則邀來曾與The Rolling Stones、The Beatles、The Who、The Clash、Eric Clapton合作的傳奇製作人Glyn Johns,使Band Of Horses回歸他們成長時代的音樂啟蒙。



《Acoustic At The Ryman》則是Band Of Horses於2013年4月27~28日兩晚在鄉村音樂聖地Nashville的Ryman Auditorium所舉辦的不插電演唱會。原始構想來自他們為電台與多媒體部落格所做的現場表演,長期累積的經驗使他們有自信以最簡單的編制重現作品,加上他們可趁發行現場專輯的空檔,好好思考未來的計劃,因此他們興起了錄製現場專輯的念頭。雖然Band Of Horses已經錄下巡迴中的其它場次,但他們在最終場Nashville臨時起意,決定玩兩場不插電演唱會。由於該場地白天為博物館,團員並沒太多做準備工作,完全得靠表演時的臨場反應,然而成果卻好得出乎意料。連當地週刊《Nashville Scene》都盛讚Ben展現了優異的歌唱實力與Band Of Horses絕佳的默契,「猶如Eagles與Crosby, Stills and Nash再現!」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初聽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的音樂,很難不被他們輕盈俏皮的曲風,以及越裔女主唱Thao Nguyen個性派唱腔所吸引,猶如Cat Power、Fiona Apple等搖滾女將卸下酷勁,玩起叮叮咚咚的鄉村音樂。

出身維吉尼亞州、主修社會學與女性研究的Thao,12歲就開始嘗試以吉他作曲,高中時與好友結成雙人組走鄉村路線。大學後結識鼓手Willis Thompson,兩人又在一次表演上,偶遇當時仍在單打獨鬥的爵士樂手Adam Thompson(與Willis非親戚),三人後來跟製作他們首張專輯《Like the Linen》的吉他手Frank Stewart正式組成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。2008年後的作品《We Brave Bee Stings and All》、《Know Better Learn Faster》連續獲得AMG、Pitchfork一致好評,之後更獲得與名團Xiu Xiu、Rilo Kiley一同巡迴的機會。Thao在經營樂團之餘也沒閒著,除了為民謠界前輩Laura Veirs暖場、與Mirah合作出輯,並參與加州非營利組織的宣傳活動幫助女性犯人。



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沉寂四年後再度合體,為樂迷帶來全新作品《We The Common》,靈感大抵來自Thao將參加非營利組織時的總總見聞,使她不再沉溺個人情緒問題,創作出充滿社會關懷的嚴肅歌詞,然而沉重的主題卻以古靈精怪的風格呈現,引人深思之際仍能感受到聆聽之樂:以斑鳩琴開場的〈We The Common〉是獻給一位因家暴而身陷囹圄,不得假釋逾17年的女性犯人Valerie Bolden,Thao用調皮的語調無奈地唱出調查當局不顧真相,只想草草結案的無奈現實;〈Kindness Be Conceived〉則邀來前衛民謠才女Joanna Newsom跨刀合唱,兩女高反差的音域為全曲增添不少聽覺趣味;〈Every Body〉振奮激昂中參雜了一絲歇斯底里的瘋狂;低迷詩意的抒情曲〈Clouds for Brains〉則深受美國作家Denis Johnson的短篇小說《Jesus' Son》啟發,描述在困苦窘迫的心靈狀態下,依舊抱持著勇往直前的堅強信念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楓葉國除了盛產楓漿外,後搖滾樂團的產量也不容小覷,雖然仍不敵鄰居山姆大叔,但是經典樂手輩出,如:Godspeed You! Black Emperor、Broken Social Scene、Do Make Say Think等,只是大多在90年代就已嶄露頭角。如果想挖掘千禧年後的加拿大後搖,那麼The Besnard Lakes無疑是你不容錯過的珍寶。

The Besnard Lakes由來自魁北克的夫妻檔Jace Lasek、Olga Goreas在2003年組成,團名取自加拿大沙省的河川Besnard Lake,並於同年推出初試啼聲之作《Volume 1》。15歲便開始寫歌的Jace,除了從少年時期溫故知新外,也從蒙特婁開設錄音室Breakglass Studio,為其他藝人作嫁的創意激盪中,時時時刻尋找全新的編曲靈感。抱持慢工出細活態度的他們,相隔三年多才發行第二張專輯《The Besnard Lakes Are the Dark Horse》,完美融合後搖、Shoegaze、Dream pop、Space rock,隨即被Pitchfork評為蒙特婁獨立樂界黑馬,給予8.2高分評價,入圍加拿大音樂獎Polaris Music Prize;第三張《The Besnard Lakes Are the Roaring Night》以虛實參半的歌詞背景、巨大篇幅的鋪陳的迷幻搖滾,延續前作佳績,再度入圍Polaris Music Prize。



新作《Until In Excess, Imperceptible UFO》題名源自一場逗趣的錯誤,他們當時的經紀人利用Google翻譯翻了一篇法文的樂評,其中一段形容他們的音樂為「until in excess, imperceptible UFO」,語焉不詳的譯文讓Jace印象深刻,同時又覺得這段描寫非常貼切,因此埋下了借來當專輯名稱的種子。新輯依然保有The Besnard Lakes縝密繁複的樂曲編排,凝聚情緒張力後的暢然解放,不同的是多了幾分細膩柔情與空靈脫俗──《46 Satires》裡Olga嗓音飄逸登場,虛幻如夢的氛圍在中段忽然變得激情澎湃,一絲鬱抑的氣味卻如暗潮般流竄其中;童話般的《And Her Eyes Were Painted Gold》,Jace似Jónsi Birgisson的假音更增添了一抹迷離,新團員Richard White的吉他則在一片陰晦中帶進陣陣光亮;《Alamogordo》彷彿情緒的星火悶燒,最終釀成連續氣爆,而餘溫則在無聲的空氣裡繚繞,久久不散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在chill-wave這個樂種名稱出現後,樂風介於弛放與電子民謠的藝人均被貼上標籤,來自紐約的四人樂團Small Black便是一例。雖然他們與chill-wave代表性樂手Washed Out是好友,兩方甚至合作出版7吋混音輯《Washed Out/Small Black split》,但是Small Black從不認為這個標籤能完整詮釋他們的音樂。

Small Black由主唱Josh Kolenik與友人Ryan Helner在2008年底組成,兩人唯一的錄音室就是Josh的叔叔家,隔年他們推出首張EP《Small Black》。受90年代嘻哈樂洗禮的Josh,也將嘻哈節拍帶進作品中,並且巧妙融合低傳真與80年代初期電子合成樂。他們的巡迴夥伴Jeff Curtin與Juan Pieczanski稍後被拉拔為正式團員,Juan則晉升譜曲主力。第一張大碟《New Chain》即是他們從臥房樂手轉變成四人樂團的首次出擊,各類奇異音效層層堆疊,Josh清純男孩般的歌聲飄浮其中,構成一幅幅詭譎豔麗的3D聽覺圖像。


當初以為左二是女的,結果看好幾張圖才確認他是男的...

相隔兩年多,Small Black終於推出第二張大碟《Limits Of Desire》。他們耗費一年的時間在達拉威州灌錄,完全走自給自足的道路,不另外聘請製作人,但是為了呈現最貼近理想的音樂氛圍,有些曲目甚至製作了十種不同的版本,充份表現這組年輕樂手對固有美學的堅持,也印證他們想用「最低預算製作大成本專輯」的理念。再者,Josh認為現代流行音樂缺乏浪漫元素,因此他一方面希望藉由音樂傳達他的生命經驗,一方面又能保持浪漫的敘事風格。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倒數幾批,早就該貼了,一直在發懶。



提到Bristol這個城市,相信資深樂迷會聯想到90年代Trip-hop熱潮,節奏緩慢卻張力十足的闇黑勢力,從這座英國西南部的海港城襲捲全球。雖然Trip-hop聲勢不若以往,但是Bristol仍舊持續孕育創意超凡的音樂人,由Portishead主腦Geoff Barrow提攜的雙人組Malachai便是一例。

Malachai由Gee Ealey與DJ Scott Hendy組成,主唱Gee的嗓音揉合了黑人雷鬼歌手Horace Andy的調調,然而他們的曲風綜合60年代迷幻、嘻哈、放克、搖滾、靈魂、雷鬼,很難將他們歸類在特定樂種之下。他們在2007年發行兩張單曲,卻遲至2009年才推出一鳴驚人的首張大碟《Ugly Side of Love》,隨即獲得AMG 5.5/6顆星、Pitchfork 7.5分,《衛報》更讚賞:「Malachai熱愛各樣曲風,從Public Image Ltd到Tricky、Morricone到UNKLE、Bushkiller到Boards of Canada,這可能是Malachai廣受眾人熱愛的原因。」續作《Return To The Ugly Side》更深入他們的嘻哈源頭,融入迷幻搖滾與Trip-hop,再加上一點實驗電子,多變面貌同樣受到樂評親睞,The AV Club A-、Q雜誌、Uncut四顆星異口同聲高分推薦。


好酷的宣傳照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說上張是海岸風情,這張就是山林詩篇。一張美麗到我覺得我的文字配不上它的專輯!從封面到音樂都很脫俗,適合想去山中隱居的人聆聽(雙姆指)



2010年推出備受各界好評的《All We Grow》,美國獨立民謠團Bon Iver的鼓手S. Carey以寧靜舒緩的自我風格,描繪出一片由大量樂器交織而成的湖光水色。相隔近四年,Carey以自然為主題,獻上全新創作大碟《Range Of Light》,細膩動人更勝《All We Grow》。

一如前作,《Range Of Light》的譜寫工作也是在Bon Iver巡迴期間完成,即使Carey並未設想一整套完整概念,由於籌備的時間充裕,毋需像以前完全靠電腦操刀,因此製作品質更加精煉,樂曲編排也更加豐富;曾在威斯康辛州修習古典打擊樂的他,亦決定加重打擊樂的份量,並採用不同往昔的詮釋方式。專輯名稱則取自Carey崇敬的19世紀博物學家John Muir,為內華達山脈地帶所取的綽號,此處也乘載了他的童年記憶。除了挖掘過去的美好,Carey更想藉著山間的光明晦暗,反映人生的起起伏伏。

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在這個暗潮洶湧、前途未卜的年代,你是否想將喧囂塵世暫時拋諸腦後,獨自到海邊吹風沉思,卻又苦無時間?那麼We Are The Catchers就會是一劑樂到憂除的解悶良方。

輕快明亮的鋼琴前奏、青春男孩稚氣的嗓音,是來自英國利物浦的一人團We Are The Catchers在開場曲〈Water’s Edge〉給人的第一印象,也差不多是本張同名專輯的總結──佇立和煦暖陽下的海濱步道,帶著鹹味的海風輕拂髮梢,雲淡風輕的氣氛卻隱約散發淺淺愁緒。即使這只是主腦Peter Jackson(不是那位大鬍子名導)與迷幻搖滾團The Coral前吉他手Bill Ryder-Jones通力合作,在曼徹斯特的Eve Studio跟自宅灌錄的處男作,然而繼承披頭四、The La’s等利物浦前輩的Mersey sound遺澤,融合海灘男孩的加州海岸風情,完美連結兩處距離千里之遙的搖滾泉源,大將之風仍獲得musicOMH 4顆星、NME 8分、The Line of Best Fit 7分高分評價。



《We Are The Catchers》像是我們的生活那樣,為了愛情、生活一個人看著窗外胡思亂想,才過一會兒思緒就隨著景物飄遠那般,沒有戲劇化的情緒起伏、千變萬化的樂曲風格,取而代之的是濃濃60年代味的懷古風格,以及未經修飾的錄音質感。首支單曲〈Tap Tap Tap〉活潑的節奏猶如塵封的夏日記憶躍然心頭,波光粼粼的海邊風光歷歷在目;〈If You Decide〉以和緩美妙的語調,鼓勵聽者拋下社會的拘束,勇於走出自己的生命;不以鋼琴開場的破格之作〈Over The Hill〉,低迷沉潛的bass riff前奏,為這首夢幻抒情曲帶來一股特殊韻味;終曲〈Where Are We?〉宛若從遠處收音機飄盪而來的歌聲,為閒適的渡假氣氛中增添一抹不真實的唯美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被通知可能會寫這張時就很期待,是我接Sony的片子以來第一張最電的專輯。Holding On for Life的假音真的是The Shins的主唱唱的嗎?也太像Bee Gees了吧,當時聽到有嚇到(汗)可是訪問都沒解釋這點......。



2004年在Roskilde Festival上一場命運的邂逅,造就知名獨立樂團The Shins主音James Mercer,與縱橫嘻哈、搖滾的全能製作人Danger Mouse組成超級團體Broken Bells的契機。醞釀六年後的首張同名專輯,一舉攻上告示牌專輯榜第七名,獲得Drowned in Sound 9分、Rolling Stone四顆星、Pitchfork 7.2分優異評價,更入圍第53屆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,可謂叫好又叫座。

Broken Bells相隔數年未有大動作,正當大家以為這只是兩位強者合作的免洗企劃之際,他們卻忽然在2013年10月底推出7分多鐘的科幻短片《Angel and the Fool Part 1》為全新創作大碟《After The Disco》打前鋒,由電影《星際爭霸戰》俄國組員Anton Yelchin與影集《紙牌屋》潑辣記者Kate Mara領銜主演,音樂性和話題性兼具。12月初終於在樂迷千呼萬喚下,釋出續集兼新單曲〈Holding On for Life〉,以古早鬼片的詭異音效導出貫穿全曲的bassline重擊,猶如Bee Gees再現的拔尖假音點亮副歌,敘述一段南柯一夢般的跨星球戀情。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又是另一張出乎意外的作品,走電子合成樂+放克路線,一聽還誤以為Metronomy主唱到美國組新團,聲音也太像XD


音樂人十年寒窗一夕出片的故事總是非常勵志,意味著有志創作者只要努力便能以作品邁向世界。只是對出身加州聖塔芭芭拉的Gardens & Villa來說,推出第一張專輯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。縱使他們乘著音樂飛遍歐美各地,參加Coachella,、Austin City Limits Festival等大大小小音樂祭,與Foster The People、Youth Lagoon一起表演,兩年間馬不停蹄的巡迴仍令人筋疲力盡,跟家鄉親朋好友也失去聯繫,追著行程跑的藝界人生,並不如當初只想單純玩音樂的他們所預料那般充滿玫瑰色。



一身疲憊的他們停下腳步,著手新專輯《Dunes》的錄製,借重曾與Unkle、LCD Soundsystem等電音大咖合作的Tim Goldsworthy,希望能將兩年間的所見與心情化為音符。他們選擇到密西根州一處與世隔絕的Key Club錄音室,灌錄期間幾乎足不出戶。後來離預定期限只剩一週時,錄音進度卻大幅落後,喘不過氣的他們決定在冰天雪地的二月來一趟小旅行。一行人漫遊到州立公園附近的高聳沙丘,登頂後除了思鄉之情油然而生,望見密西根河與天空連成一線的雄偉壯闊景致,也使他們重新燃起鬥志,找回對夥伴與音樂的熱情。

與天真爛漫的首張專輯相比,《Dunes》變得較低調沉潛,也更加電氣化;無處不在的假音,彷彿鬼才歌手「王子」返老還童,甚至揉合了點英國前輩Metronomy的韻味。散發濃濃復古放克味的首支單曲〈Bullet Train〉,寫作靈感源自德國電音教父Kraftwerk的〈Trans-Europe Express〉,以印度竹笛起頭,主唱Chris Lynch緊接其後的嬌媚嗓音引出舞動身軀的節奏;前奏猶如繞圈圈般的〈Domino〉搭著Chris的低吟,聽者也好似跟著掉落迷惘的情緒迷宮;抒情小品〈Purple Mesas〉感傷唯美;〈Avalanche〉有如80年代青春片插曲;〈Love Theme〉幽靜如畫,宛如紛擾過後終究尋得一片心靈淨土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出奇意外地好聽!基本上以音樂為主、人聲為輔的純演奏專輯,而且風格多樣,有電子、有後謠、有新世紀...


來自美國克里夫蘭的Mark McGuire,對台灣樂迷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。然而曾是電子勁旅Emeralds一員的他,很早便以吉他音牆融合極簡主義,喧囂中蘊藏秩序的電子篇章讓Pitchfork、FADER、The Quietus等專業音樂網站拜倒跟前,長期背書力挺。

外表羸弱的Mark McGuire九歲開始接觸吉他,到高中時已玩遍各種風格迥異的樂團。在2005年與同鄉好手John Elliott、Steve Hauschildt一拍即合,隔年三人即以Emeralds的名聲闖蕩天下,在各家獨立廠牌推出超過40首歌曲。2010年花落實驗電音廠Editions Mego,發表首張大碟《Does It Look Like I'm Here?》,藉著豐沛又妙趣橫生的聲響,引領樂迷遨遊廣大遼闊的電子銀河。Mark的個人創作慾也未曾停歇,可惜早期作品只流傳於親友間,直到2009年才正式推出第一張EP《Solo Acoustic Vol. 2》,贏得英國電音團Hot Chip團員Al Doyle大加讚賞;在《Does It Look Like I'm Here?》發行數月後,Mark也發表他的首張專輯《Living With Yourself》,異於電氣迫人的Emeralds,Mark打破民謠、後搖、重搖滾的籓籬,建構出吉他為基底的時光寶盒;隔年的《Get Lost》加重電子樂器比例,搭配清爽的民謠吉他,令聽者有如浸淫在透心涼的清澈山泉。兩張單飛作品都不約而同獲得貧嘴Pitchfork親睞,得到7.9分以上的佳評。


他的名字和一位美國棒球選手很類似,搜尋時都大多是關於那位球員,我想這張圖大概是用這個梗!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位女士人長得還蠻陽光的,以往哭腔卻很重,很可惜我原稿上封她為「慘情歌姬」結果被刪掉XD 大概這樣取名不夠酷,但我真的覺得很適合她!這張哭腔沒那麼重了


以Bonnie "Prince" Billy、The Cairo Gang御用和音天使打響名號,來自美國密蘇里州的Angel Olsen,一向以柔美間帶著悲愴的聲線撥動樂迷的情緒起伏,感染力之強甚至讓人不忍聽完整首歌。2012年,這位慘情歌姬推出首張大碟《Half Way Home》,更是將聲樂式的哭腔威力發揮到極限,一吟一唱都能引出聽者內心深處最脆弱的一面。相隔一年多,Angel音樂生涯起了不小的變化,不僅換了合作廠牌Jagjaguwar,還組了自己的樂團,並找來曾入圍葛萊美獎,為St. Vincent、Explosions in the Sky、Xiu Xiu等獨立樂界大咖操刀的John Congleton擔綱製作大任,共同打造第二張大碟《Burn Your Fire For No Witness》。



Angel為了製造出現場感,挑戰自己與團員的能力,選擇在北卡羅萊納州一處叫Echo Mountain的教堂錄音。原本習於大小事一手包的她,這次也讓John Congleton全權處理混音工作。即使歌詞反映Angel這幾年遭遇的挫折與心碎,在心靈與愛情層面的不順與孤寂著墨甚多,Angel的嗓音卻不若以往那般總蒙著一層愁雲慘霧,而是變得平靜淡然,縱使偶爾流露一絲痛楚,也不再是深不見底的黑暗,彷彿懷著陽光一定在某處照耀的微小信念。

整張專輯風格也比她過去的作品「電」上許多,呈現出更多元的面貌與角度──首發單曲〈Forgiven/Forgotten〉以鏗鏘有力的吉他、人聲粗糙化處理,顛覆Angel固有陰鬱氣息,猶如哭花著臉憤慨地大聲告白:「I don’t know anything, but I love you!」;另類鄉村樂曲〈Hi-Five〉,輕快分明的節奏襯托出Angel從失魂落魄到聲嘶力竭的嗓音變化,宣告失意人終結孤單的奮起心情;美得令人心顫的〈Iota〉瀰漫舒緩悠然的氛圍,詩意地帶出絕望的遺言;虛幻飄渺的終曲〈Windows〉蠱惑動人,隱約透出詭譎的死亡意味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為人事異動,過不久就接不到Sony的稿了(淚)有幾次一寄來都是四張以上,真是甜蜜的負擔XD 話說Kaiser Chiefs主唱變瘦變帥了耶!看訪問就覺得他很拼,為了讓樂團維持名聲願意接《英國好聲音》這種流行節目的評審。不過我贊同他說的,要先有名,作品才會被更多人聽到。



來自英國里茲、甫出道便一鳴驚人的樂團Kaiser Chiefs,2005年推出融合新浪潮加龐克搖滾的處男作《Employment》,隨即空降英國專輯榜第二名,銷售量榮獲五白金認證,更入圍獨立音樂殊榮水星獎,勇奪NME音樂獎、英國作曲家協會音樂獎最佳專輯獎,聲勢驚人震撼英國樂壇,堪稱最有前途的熱門新團。第二張專輯《Yours Truly, Angry Mob》曲風發想自齊柏林樂團與美式搖滾,他們更是文思泉湧般創作了超過22首歌曲,不僅銷售達百萬張,問鼎英國專輯榜冠軍寶座,更打進大西洋的彼端──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45名!出自專輯的〈Ruby〉成為該團首支冠軍單曲。此時的他們已經晉升為能在三萬人場地表演的票房保證。延續破竹之勢的第三張專輯《Off with Their Heads》,交由DJ/創作歌手Mark Ronson製作,邀來嗆辣酷妹Lily Allen、名配樂家David Arnold跨刀。除了買氣持續名列前矛,AMG、衛報、滾石雜誌異口同聲給予四顆星佳評。



然而,音樂事業扶搖直上的Kaiser Chiefs,卻彷彿遭受命運之神的捉弄。相隔近三年的第四張專輯《The Future Is Medieval》成績差強人意,主要創作人兼鼓手Nick Hodgson也在隔年底宣布離團,原本前景正旺的他們猶如從天堂跌落地獄。正當眾人以為失去龍頭的Kaiser Chiefs不得不黯然解散時,他們卻於2013年底在音樂串流站SoundCloud釋出新曲〈Misery Company〉,剽悍狂放一如往昔,讓樂迷大為振奮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張就是之前在Real Estate那張提到的,編輯臨時加贈(?)的兩張EP之一。只是這張不知為何拖了那麼久才發,而且正式的側標還刪減了兩百字左右?!不過我原本寫的太過詳細,感覺有點像未聽歌就看到爆雷,不管怎樣,請看倌自己來評斷.....



《Covers E.P.》原是橫掃各家音樂大獎、以Dance Rock風靡全世界的蘇格蘭後龐復興團Franz Ferdinand,為2011年獨立唱片行日所發行的12吋黑膠翻唱輯。不過限量是殘酷的,向隅的樂迷只能搥胸頓足,所幸他們決定追加印量並發行CD版,使得這張珍貴的作品能被更多人所擁有。特別的是,與一般翻唱輯由晚輩為前輩抬轎不同,本輯集結他們崇敬的北美歌者與樂團,共襄盛舉翻玩五首選自他們2009年《Tonight: Franz Ferdinand》大碟的歌曲。

風格各異的樂手使盡渾身解數改編下,外表不甚起眼的《Covers E.P.》卻猶如萬花筒暗藏絢爛的圖案與色彩──Blondie主唱Debbie Harry在〈Live Alone〉的豪邁唱腔綴以synth音效,令人彷彿穿越時空隧道,回到new wave盛行的美好年代。Franz Ferdinand半途竄出為一大驚喜,好似探班時忍不住插花湊熱鬧;創作鬼才Stephin Merritt經手的〈Dream Again〉則以trip-hop風呈現,保留原版的背景架構,俏皮的電子聲響在他處理下卻顯得深沉晦暗,配上他刻意壓低的聲線,有如一場永遠都醒不來的人生夢魘。

同樣翻玩〈Live Alone〉的龐克舞曲團LCD Soundsystem則玩出異於Debbie Harry版的趣味,勁酷節奏搭著主唱James Murphy慢條斯理的敘事唱腔,如此高反差使人不禁玩味再三,結尾意猶未盡的琴聲宛若陰魂不散的幽魂,散發莫名的喜感;美國女子樂團ESG的〈What She Came For〉雖然前段變化不大,卻帶來黑人女聲特有的騷靈味,後段一反原版熱血龐克大亂鬥,而以清爽的放克節奏作結;旅居德國的加拿大音樂人Peaches操盤的〈Turn It On〉前段用單一快速的背景音效製造緊繃感,間以苦悶平板的唱腔唱出主人翁孤寂的內心世界,後段急轉直下露出尾隨者永不放棄的偏激真面目,令聽者驚豔其情緒轉變掌握之優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寫到自己或朋友喜歡的樂手總是開心的事,只是也會擔憂寫得不上水準讓人見笑(汗)前不久友人mor才極力推薦本專輯,過沒多久就被編輯問是否想寫這張,我當然趕快答應XD 只是讀訪談時不懂他們明明才25、26,主唱卻把創作時的心境講的像過30似的?!



從2008年首張專輯《Limbo, Panto》,這隊來自英格蘭Kendal的四隻野獸就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,在怪異乖離的曲調中,歇斯底里地唱出超乎21歲青春年少的成熟,旋律與內涵兼具迅速收服樂評的心,The Guardian、Uncut、Pitchfork、NME均不吝予以高評;隔年的《Two Dancers》依舊勢不可擋,除了獲登各大音樂媒體年度唱片之外,更是入圍獨立音樂最高殊榮水星獎,順利衝破音樂人最怕的「第二張魔咒」。野獸們的步調在此時似乎慢了下來,不過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打造擲地有聲的作品。在北威爾斯灌錄的《Smother》,延續該團indie rock融合dream pop的風格,帶來十首美味多汁又引人入勝的曲目,表現手法也益加親民,使得他們躍登英國專輯榜第17名,獲得商業與藝術上的雙重成功。

樂迷望穿秋水近三年,終於盼到野獸們捎來的新春賀禮《Present Tense》。宛如馬戲團屋頂的七彩封面,反映了環境變遷帶給他們的刺激,彷彿火車之旅載他們走出倫敦的水泥叢林,進到前不著村的鄉野錄音室,不僅是全新體驗,也是他們初次在有窗戶的地方錄音。雖然他們是以電腦拼湊每人負責的段落,而不像一般樂團直接演奏,卻並不影響整團的默契,此張專輯甚至讓他們感受到空前的團結。主唱Hayden Thorpe更坦言接近三十大關,使他對表達內心情感更加誠實直率,而不再像以往那般裝模作樣,擔心歌詞表達太過甜膩。

首支單曲〈Wanderlust〉一反Wild Beasts大部份氣氛昂揚的單曲,以低氣壓般的synth riff開場,不變的是Hayden怪異卻牽動心弦的美聲式唱腔;語意曖昧的〈Daughters〉述說一段晦暗不明的故事,雷霆萬均的結尾則生動地描繪出主角引發的腥風血雨;終曲〈Palace〉對synth-pop樂迷可謂一大驚喜,如詩如幻的電子音韻搭起通往愛情皇宮的秀麗步道,後段加入的醉人琴聲頗具80年代大將Gary Numan風。他們對各種曲風悠遊自若的絕佳能力令人驚豔,也難怪《Present Tense》甫一上市又再度獲得貧嘴Pitchfork 8.2/10、NME、Uncut 9/10優評,空降英國專輯榜前十名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Jimi的聲音並不是非常完美,音叉有篇鴿子樂團樂評第一句就是「他不會唱歌」XDD 但是這張專輯就像變色龍一樣,一首就變一個顏色,氣氛又很high,有時會覺得好吵,仍是一張蠻棒的專輯,很幸運寫到這張!不過不太喜歡第一首啦,剛開始聽都被嚇到。



無論錄音帶或CD世代,一定曾自選過最愛的歌曲,燒錄給好麻吉或心上人的經驗,在選曲時興奮難耐以及送出後忐忑不安的記憶,即使事過境遷依舊歷歷在目,這也跟曼城三人團Dove的主唱兼貝斯手Jimi Goodwin在製作首張單飛大碟《Odludek》所抱持的心情如出一轍。

身為前Sub Sub與Doves的團員,Jimi的音樂生涯全由團隊合作交織而成,難免影響他對獨立創作的自信,甚至在籌備初期還計劃邀請各家樂手跨刀。所幸這想法很快就煙消雲散,他最後決定效法鬼才歌手Prince親力親為,與曾為Doves製作《Kingdom Of Rust》的Dan Austin攜手,耗費十八個月炮製這張融入靈魂樂、福音、迷幻、放克、酸浩室、泡菜搖滾的瘋狂大雜匯,以突破天際的多樣風格挑戰樂迷的聽覺神經,重溫在mixtape裡挖掘好音樂的青春年華。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就是跟著上張圖文集寄過來的其中一張(第三張則還沒上市,就不貼了),封面封底都很莫名其妙,讓我以為是低傳真怪團,那時懷疑自己真的寫得出來嗎?為了湊字數就在引言調侃封面封底,結果整段被刪XD 但是這張好聽斃了!小兔王子雖然是其貌不揚的中年大叔,但是他的詞及音樂都寫得很美很溫柔,所以一放下CD,馬上就融化了,頓時覺得臨時被趕上架太幸福(?)了



對不熟悉Bonnie ‘Prince’ Billy的樂迷來說,這是一張容易被忽略的迷你專輯,乍看之下意義不明的繡花封面,封底喵星人踐踏禿頭大叔的居家場景;內頁的面具群像更透露謎樣的氣氛,讓人摸不清葫蘆裡在賣什麼藥。不過放出CD幾分鐘後,就會驚覺自己的心已經被這位老兔王子的憂鬱嗓音所融化,無怪AMG、Metro紛紛給予4/5顆星高分好評。

出身美國肯塔基州,本名Will Oldham的Bonnie ‘Prince’ Billy出道以來換過數個藝名,藉此擴展多樣的創作風格,保持樂迷的新鮮感。除了創作音樂,也跨足表演、攝影,卻依舊能以一年出一張的速度推出水準優異的作品,可說是獨立音樂圈的傳奇人物。他在2012年以一問一答的型式,出版《Will Oldham on Bonnie "Prince" Billy》一書,由音樂人好友Alan Licht負責訪問,整本書有如大型紙上記者會,甚至連Will都自認這是他「最後的訪談」,《Now Here’s My Plan》EP則是隨該書上市的迷你選輯。當然,Will不甘只是放上幾首舊歌了事,他號召巡迴的夥伴,找來曾為Nirvana、PJ Harvey打造專輯的Steve Albini擔綱製作重責,重新演繹往昔生涯的勁歌。


有種南北戰爭時代人物的既視感....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