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看到阿部寬與上戶彩要來台宣傳《羅馬浴場2》實在太驚喜了,雖然不是阿部大叔的忠實影迷,但是十幾年來斷斷續續看了多部他主演的日劇,可算是我蠻喜歡的日本男演員!後來居然忘記追蹤日期,結果錯失接機與良機 幸好蘋果日報在報導中有提及阿部寬將於5/2傍晚離台,雖然看接機時似乎很多人有點擔心送機情況,不過不好好把握的話,下次阿部寬來不知是何時,於是毅然決然去松山機場碰碰運氣。

抵達松山機場時大概已是三點半以後,由於上網查了國際線出境是在第一航廈,所以一出捷運就趕緊走到離境入口4與5之間,還沒走進航廈就在門口看到疑似送機影迷的三位女生,她們看我拿著相機就露出會心一笑XD 其中一位穿著很日系的女生,整體很有觀月亞理莎的fu!附近還有記者讓我安心不少,表示沒走錯地方,只是送機影迷比我想像中少,連我只有四個人,另外兩個還是為了上戶彩而來XD 閒聊之下,才知之前接機時人其實也不多,大多是媒體,而且唯一拿到阿部寬簽名的人是日系女生的朋友,而且當時阿部寬接過紙筆時還問經紀人能不能簽,簽之前還在角落處畫了一下試筆,最後簽了一個小小的簽名,等日系女生也遞過去想簽時,就被擋下來了;她們也有去參加首映會,她說阿部寬聽到她們叫他的名字,並不會特別回應,但是有露出很詭異的笑容(汗)即使如此,其它人仍帶了簽名板希望能幸運拿到簽名,我是沒準備簽名板,只拿了一個內有卡紙的信封,準備請他簽在後頭。其它人看到那信封還以為我寫了信給阿部桑XDD

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影迷人數沒怎麼增加,倒是記者一個一個出現,讓人非常擔心到時的送機情況。身在望穿秋水仍望不到人兒的窘境,有影迷開始擔心阿部桑他們會在起飛前十分鐘才出現,然後勢如破竹地進場不停留,因為有些韓團會這樣搞,但我覺得日本人不是這種性格,而且看記者大哥們個個輕鬆愉快地聊天,他們心裡應該多少對抵達時間有底。過了五點,有一車日本人下來了,他們是隨行的工作人員,那麼阿部寬和上戶彩應該也不遠了吧?!話說現在寫文才後悔怎麼沒隨時照相記錄....

阿部桑與上戶彩一行人比想像中晚來,而且他們的車開到6、7的離境入口前才停下。當時左右停了兩台黑色大車(簡稱A與B),A停在航廈自動門入口正對面,但是只有工作人員下車,我們實在不知哪台才是兩人坐的車,所以眼睛很緊張地左望右望,直到隨行人員開始清空A前面的路,才確定他們應該坐在裡頭。出乎我意料之外,阿部寬坐在A車,上戶彩則坐在B車,阿部桑下來後還等了上戶出來才一起走,他看起來跟螢幕上一模一樣帥氣啊!

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《虎迷藏》以獨居老婦露絲在夜半時分驚醒,懷疑老虎入侵住家揭開序幕。隨著神秘看護芙烈達的出現,更將懸疑度推到頂點──芙烈達的真實身份到底為何?她與老虎的關係又是什麼?芙烈達充滿疑點的行為與話語,都令人為露絲的安危捏把冷汗,同時也期待兩人的關係有出人意表的發展。

作者費歐娜‧麥克法蘭以露絲不時蹦出的過往回憶,堆疊出她數十年來的人生景觀,使得讀者在緊張的氣氛之際,也一同走過一位老婦的年輕時光。然而,老人對幾分鐘前才發生的事記不清,對昔日點點滴滴卻如數家珍,也許會讓家有長者的讀者有所感觸。再者,身處日漸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,獨居老人問題也開始浮上檯面,露絲只能靠電話與旅居國外的兒子們聯絡,自己獨自應付各種狀況讓人心酸又心疼,遇到危險和寂寞只能依靠可疑的看護。當然,這並不是誰的錯,我也不認同兒女該被栓在父母身邊,只是這樣的情境搞不好就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,讓人不禁開始思考未來的生活方向。

本書開始某一段描述露絲的丈夫──哈利的過世情景,在候車長椅上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身故,讓我想起數月前仙逝的父親,個性可說是一模一樣,就算在別人面前倒下,也不會承認自己有病痛。人老還是要稍微服老,有困難向人求援並不是衰弱的表現,反而能夠及時挽回生命。有些事真的是要自己開口,家人或親友才能幫忙,封閉的高塔只能說無人能及,願尚未進入老年的我們謹記在心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ony系最後一篇!再見再見(揮手帕)這張是臨時交派的,但查了一下博客來,他們並沒用這篇稿...Q_Q



跨足唱片製作、時尚產品、音樂廠牌的當今嘻哈界潮流一哥菲董,自90年代初期便與少年時期樂友Chad Hugo以The Neptunes為名,替SWV、Blackstreet等眾多R&B/嘻哈樂手作嫁闖出名號,兩人稍後與加入Shae Haley組成N*E*R*D,同心協力在放克、搖滾、嘻哈的領域打造無限可能性。曾斷言無出片計劃的菲董在2006年也動了凡心,發行眾所囑目的個人首張專輯《In My Mind》,邀來搖滾辣媽關史蒂芬妮、全能才子肯伊威斯特、嘻哈天王傑斯和尼力等巨星加持。甫發行即攻上美國告示牌專輯榜季軍,第一週達下14萬2000張的驚人銷售佳績,入圍2007年葛萊美獎最佳饒舌專輯。

亮眼的單飛成績並未讓菲董停止探索音樂極限,除了持續以The Neptunes、N*E*R*D催生更多優異的流行樂曲外,也以個人名藝為各家流行天后製作勁曲,還在天后瑪丹娜《娜‧式‧糖》、法國電音雙人組傻瓜龐克《超時空記憶體》獻聲,觸角也伸向電影音樂,為3D動畫《神偷奶爸2》譜寫三首插曲,包括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的新式靈魂樂〈Happy〉。〈Happy〉從歌詞到MV均反映了菲董沉浮名利後,邁入不惑之年對人生的新體悟──無論變成哪種膚色、性別、性向,都不影響追求真實又快樂的自己。

2014年全新大碟《女孩》是菲董加盟索尼哥倫比亞旗下,匯集配樂大師漢斯季默、傻瓜龐克、Timbaland等樂壇好手共同炮製的重量級作品,一推出便不負期望空降英國專輯榜冠軍、美國告示牌專輯榜亞軍,榮獲Spin、AMG高分推薦。美女圍繞的封面暗示女性為中心的創作主題。菲董也一改首張的饒舌酷勁,轉而以靈魂味十足的千變嗓音,展現痞子男的多情魅力:〈Marilyn Monroe〉在小提琴名家Ann Marie Calhoun的琴聲下,全曲瀰漫張力十足的古典魅力,酷姐凱莉奧斯朋的口白則畫龍點睛增添一份帥氣;影歌雙棲的賈斯汀現身〈Brand New〉與菲董互飆假音;話題小天后麥莉則在〈Come Get It Bae〉豪爽助陣;節奏藍調女王艾莉西亞凱斯出巡〈Know Who You Are〉,在雷鬼的輕鬆氣氛下詮釋令人稱羨的心靈交流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張是雙CD,結果交稿幾天後才發現忘記寫CD 2,已經來不及(汗)



本名Kenny Anderson的蘇格蘭民謠怪傑King Creosote,1995年離開他一手培育的藍調草根民謠團Skuobhie Dubh Orchestra與Khartoum Heroes後,即投入自創廠牌Fence,秉持著歌曲本身勝過形式與器材的態度,以源源不絕的強悍創作力推出超過40張以上的專輯,合作對象遍布音樂與藝文界。2006年更與一群曲風各異的樂手組成超級樂團The Burns Unit。

繼大受傳媒好評的2005年作品《KC Rules OK》、2007年《Bombshell》後,King Creosote在2009年重新加盟獨立廠牌Domino,與曾為Franz Ferdinand、Mogwai操刀的王牌製作人Paul Savage再續前緣攜手打造《Flick the Vs》,老夥伴兼大弟子The Pictish Trail更義不容辭帶領Fence旗下眾藝人拔刀相助。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張蠻早寫的,比前面幾張都早了一個月吧,但隔了很久才上市。我覺得.....他們的現場跟專輯很像(毆)



2004年於西雅圖成軍、由主唱Ben Bridwell領軍的民謠搖滾團Band Of Horses,2006年以《Everything All the Time》初試啼聲,隨即受到Pitchfork、Drowned in Sound等媒體一致讚賞;隔年的《Cease To Begin》同樣好評不斷,甚至榮登滾石雜誌當年度最佳年終專輯。然而奔往成功的路上波折不斷,Band Of Horses經歷數度團員更迭,直到《Infinite Arms》才確立成員編制,Ben甚至認為這才是該團的第一張專輯。這張作品也不負期望,除了攻佔告示牌專輯榜第七名,還入圍葛萊美最佳另類專輯;《Mirage Rock》則邀來曾與The Rolling Stones、The Beatles、The Who、The Clash、Eric Clapton合作的傳奇製作人Glyn Johns,使Band Of Horses回歸他們成長時代的音樂啟蒙。



《Acoustic At The Ryman》則是Band Of Horses於2013年4月27~28日兩晚在鄉村音樂聖地Nashville的Ryman Auditorium所舉辦的不插電演唱會。原始構想來自他們為電台與多媒體部落格所做的現場表演,長期累積的經驗使他們有自信以最簡單的編制重現作品,加上他們可趁發行現場專輯的空檔,好好思考未來的計劃,因此他們興起了錄製現場專輯的念頭。雖然Band Of Horses已經錄下巡迴中的其它場次,但他們在最終場Nashville臨時起意,決定玩兩場不插電演唱會。由於該場地白天為博物館,團員並沒太多做準備工作,完全得靠表演時的臨場反應,然而成果卻好得出乎意料。連當地週刊《Nashville Scene》都盛讚Ben展現了優異的歌唱實力與Band Of Horses絕佳的默契,「猶如Eagles與Crosby, Stills and Nash再現!」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初聽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的音樂,很難不被他們輕盈俏皮的曲風,以及越裔女主唱Thao Nguyen個性派唱腔所吸引,猶如Cat Power、Fiona Apple等搖滾女將卸下酷勁,玩起叮叮咚咚的鄉村音樂。

出身維吉尼亞州、主修社會學與女性研究的Thao,12歲就開始嘗試以吉他作曲,高中時與好友結成雙人組走鄉村路線。大學後結識鼓手Willis Thompson,兩人又在一次表演上,偶遇當時仍在單打獨鬥的爵士樂手Adam Thompson(與Willis非親戚),三人後來跟製作他們首張專輯《Like the Linen》的吉他手Frank Stewart正式組成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。2008年後的作品《We Brave Bee Stings and All》、《Know Better Learn Faster》連續獲得AMG、Pitchfork一致好評,之後更獲得與名團Xiu Xiu、Rilo Kiley一同巡迴的機會。Thao在經營樂團之餘也沒閒著,除了為民謠界前輩Laura Veirs暖場、與Mirah合作出輯,並參與加州非營利組織的宣傳活動幫助女性犯人。



Thao & The Get Down Stay Down沉寂四年後再度合體,為樂迷帶來全新作品《We The Common》,靈感大抵來自Thao將參加非營利組織時的總總見聞,使她不再沉溺個人情緒問題,創作出充滿社會關懷的嚴肅歌詞,然而沉重的主題卻以古靈精怪的風格呈現,引人深思之際仍能感受到聆聽之樂:以斑鳩琴開場的〈We The Common〉是獻給一位因家暴而身陷囹圄,不得假釋逾17年的女性犯人Valerie Bolden,Thao用調皮的語調無奈地唱出調查當局不顧真相,只想草草結案的無奈現實;〈Kindness Be Conceived〉則邀來前衛民謠才女Joanna Newsom跨刀合唱,兩女高反差的音域為全曲增添不少聽覺趣味;〈Every Body〉振奮激昂中參雜了一絲歇斯底里的瘋狂;低迷詩意的抒情曲〈Clouds for Brains〉則深受美國作家Denis Johnson的短篇小說《Jesus' Son》啟發,描述在困苦窘迫的心靈狀態下,依舊抱持著勇往直前的堅強信念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楓葉國除了盛產楓漿外,後搖滾樂團的產量也不容小覷,雖然仍不敵鄰居山姆大叔,但是經典樂手輩出,如:Godspeed You! Black Emperor、Broken Social Scene、Do Make Say Think等,只是大多在90年代就已嶄露頭角。如果想挖掘千禧年後的加拿大後搖,那麼The Besnard Lakes無疑是你不容錯過的珍寶。

The Besnard Lakes由來自魁北克的夫妻檔Jace Lasek、Olga Goreas在2003年組成,團名取自加拿大沙省的河川Besnard Lake,並於同年推出初試啼聲之作《Volume 1》。15歲便開始寫歌的Jace,除了從少年時期溫故知新外,也從蒙特婁開設錄音室Breakglass Studio,為其他藝人作嫁的創意激盪中,時時時刻尋找全新的編曲靈感。抱持慢工出細活態度的他們,相隔三年多才發行第二張專輯《The Besnard Lakes Are the Dark Horse》,完美融合後搖、Shoegaze、Dream pop、Space rock,隨即被Pitchfork評為蒙特婁獨立樂界黑馬,給予8.2高分評價,入圍加拿大音樂獎Polaris Music Prize;第三張《The Besnard Lakes Are the Roaring Night》以虛實參半的歌詞背景、巨大篇幅的鋪陳的迷幻搖滾,延續前作佳績,再度入圍Polaris Music Prize。



新作《Until In Excess, Imperceptible UFO》題名源自一場逗趣的錯誤,他們當時的經紀人利用Google翻譯翻了一篇法文的樂評,其中一段形容他們的音樂為「until in excess, imperceptible UFO」,語焉不詳的譯文讓Jace印象深刻,同時又覺得這段描寫非常貼切,因此埋下了借來當專輯名稱的種子。新輯依然保有The Besnard Lakes縝密繁複的樂曲編排,凝聚情緒張力後的暢然解放,不同的是多了幾分細膩柔情與空靈脫俗──《46 Satires》裡Olga嗓音飄逸登場,虛幻如夢的氛圍在中段忽然變得激情澎湃,一絲鬱抑的氣味卻如暗潮般流竄其中;童話般的《And Her Eyes Were Painted Gold》,Jace似Jónsi Birgisson的假音更增添了一抹迷離,新團員Richard White的吉他則在一片陰晦中帶進陣陣光亮;《Alamogordo》彷彿情緒的星火悶燒,最終釀成連續氣爆,而餘溫則在無聲的空氣裡繚繞,久久不散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在chill-wave這個樂種名稱出現後,樂風介於弛放與電子民謠的藝人均被貼上標籤,來自紐約的四人樂團Small Black便是一例。雖然他們與chill-wave代表性樂手Washed Out是好友,兩方甚至合作出版7吋混音輯《Washed Out/Small Black split》,但是Small Black從不認為這個標籤能完整詮釋他們的音樂。

Small Black由主唱Josh Kolenik與友人Ryan Helner在2008年底組成,兩人唯一的錄音室就是Josh的叔叔家,隔年他們推出首張EP《Small Black》。受90年代嘻哈樂洗禮的Josh,也將嘻哈節拍帶進作品中,並且巧妙融合低傳真與80年代初期電子合成樂。他們的巡迴夥伴Jeff Curtin與Juan Pieczanski稍後被拉拔為正式團員,Juan則晉升譜曲主力。第一張大碟《New Chain》即是他們從臥房樂手轉變成四人樂團的首次出擊,各類奇異音效層層堆疊,Josh清純男孩般的歌聲飄浮其中,構成一幅幅詭譎豔麗的3D聽覺圖像。


當初以為左二是女的,結果看好幾張圖才確認他是男的...

相隔兩年多,Small Black終於推出第二張大碟《Limits Of Desire》。他們耗費一年的時間在達拉威州灌錄,完全走自給自足的道路,不另外聘請製作人,但是為了呈現最貼近理想的音樂氛圍,有些曲目甚至製作了十種不同的版本,充份表現這組年輕樂手對固有美學的堅持,也印證他們想用「最低預算製作大成本專輯」的理念。再者,Josh認為現代流行音樂缺乏浪漫元素,因此他一方面希望藉由音樂傳達他的生命經驗,一方面又能保持浪漫的敘事風格。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倒數幾批,早就該貼了,一直在發懶。



提到Bristol這個城市,相信資深樂迷會聯想到90年代Trip-hop熱潮,節奏緩慢卻張力十足的闇黑勢力,從這座英國西南部的海港城襲捲全球。雖然Trip-hop聲勢不若以往,但是Bristol仍舊持續孕育創意超凡的音樂人,由Portishead主腦Geoff Barrow提攜的雙人組Malachai便是一例。

Malachai由Gee Ealey與DJ Scott Hendy組成,主唱Gee的嗓音揉合了黑人雷鬼歌手Horace Andy的調調,然而他們的曲風綜合60年代迷幻、嘻哈、放克、搖滾、靈魂、雷鬼,很難將他們歸類在特定樂種之下。他們在2007年發行兩張單曲,卻遲至2009年才推出一鳴驚人的首張大碟《Ugly Side of Love》,隨即獲得AMG 5.5/6顆星、Pitchfork 7.5分,《衛報》更讚賞:「Malachai熱愛各樣曲風,從Public Image Ltd到Tricky、Morricone到UNKLE、Bushkiller到Boards of Canada,這可能是Malachai廣受眾人熱愛的原因。」續作《Return To The Ugly Side》更深入他們的嘻哈源頭,融入迷幻搖滾與Trip-hop,再加上一點實驗電子,多變面貌同樣受到樂評親睞,The AV Club A-、Q雜誌、Uncut四顆星異口同聲高分推薦。


好酷的宣傳照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說上張是海岸風情,這張就是山林詩篇。一張美麗到我覺得我的文字配不上它的專輯!從封面到音樂都很脫俗,適合想去山中隱居的人聆聽(雙姆指)



2010年推出備受各界好評的《All We Grow》,美國獨立民謠團Bon Iver的鼓手S. Carey以寧靜舒緩的自我風格,描繪出一片由大量樂器交織而成的湖光水色。相隔近四年,Carey以自然為主題,獻上全新創作大碟《Range Of Light》,細膩動人更勝《All We Grow》。

一如前作,《Range Of Light》的譜寫工作也是在Bon Iver巡迴期間完成,即使Carey並未設想一整套完整概念,由於籌備的時間充裕,毋需像以前完全靠電腦操刀,因此製作品質更加精煉,樂曲編排也更加豐富;曾在威斯康辛州修習古典打擊樂的他,亦決定加重打擊樂的份量,並採用不同往昔的詮釋方式。專輯名稱則取自Carey崇敬的19世紀博物學家John Muir,為內華達山脈地帶所取的綽號,此處也乘載了他的童年記憶。除了挖掘過去的美好,Carey更想藉著山間的光明晦暗,反映人生的起起伏伏。

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