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文原版,好像在Mogwai來台前就該貼上(汗)因為寫《復活》原聲帶後被引薦寫這張專輯。我一直覺得魔怪在台灣獨立樂迷圈很紅,寫文時找了一下過往側標,沒想到居然只有我的作品Orz



出身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後搖名團Mogwai在2012年曾半路插花,為法國影集《復活》譜寫電視原聲帶,改以淒美溫柔的琴音帶出劇中人的悲歡離合,再次向樂迷證明他們在其它領域仍舊游刃有餘。闊別後搖航道三年後的今日,他們繼續與打造「富士銀行專輯」、《Hardcore Will Never Die, But You Will》的製作人Paul Savage攜手,在眾所期待下推出第八張錄音室大碟《Rave Tapes》。

首發單曲〈Remurdered〉裡徘徊不去的詭譎電子音,為明亮吉他聲製造了些許懸疑感,彷彿暗處潛伏著未知的生物;到了中場柳暗花明,充滿John Carpenter科幻味的復古synth riff躍升為主體,儼然以領隊之姿引領聽者迎接這場探險結局。本單曲加上專輯名稱,以及幾何線條構成的封面,也許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張電音取向的作品,事實上並非如此,Mogwai仍以吉他為基礎,建立這座絢麗繽紛的聽覺大觀園。

開場曲〈Heard About You Last Night〉猶如另一首出自《復活》原聲帶的抒情小品,平緩靜謐撫慰心靈;〈Hexon Bogon〉則揉合激情吉他獨奏,令人熱血沸騰;〈Deesh〉以鼓擊貫穿全曲,像在敘述一個努力不懈的奮鬥故事;終曲〈The Lord is Out of Control〉以變聲效果器製作出微妙的未來感,有如〈Remurdered〉的番外篇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挑戰題目取自BL板閃光徵文,偵探與五位男女的CP小實驗,不喜BG者慎入!爆字數又寫得很隨便,請多多包涵。





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本想參加BL板閃光徵文,結果爆字數又想不出太多故事,只好獨立成這個超短篇XD

背景設在203,Moriarty不請自來的一個月後。





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好久沒寫觀劇心得!看了第三季對《Sherlock》裡飾演Moriarty的Andrew Scott產生興趣,所以又開始了補完作品的無間旅程(握拳)



《The Town》是在2012年由ITV製播的三集懸疑劇,故事敘述移居倫敦已久的Mark,因為父母過世而返回逃避多年的家鄉,在整理父母的遺物時發現了可疑的線索,使他決定追查父母真正的死因。除了應付重重困難外,舊情難忘的前女友與正處叛逆期的妹妹,也使得一切扯不斷理還亂......。

剛看開頭讓我想起另一部英劇《Mayday》,甚至以為同樣也是一集一集揭露小鎮鎮民光明背後的黑暗面。實際上這部是以男主角Mark為中心擴展到他身邊的人,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,對Mark與家人解開心結的著墨甚多,反倒是案子的部份比較粗糙一些,沒什麼推理的空間,結局是讓人意外,但是「兇手就是你」對質方式比柯南還虛,所以把它視作以疑案開場的人情劇也許更加適合。劇中略帶陰沉低迷的氣氛,配上牽動情緒的配樂,即使因為集數過短,某些角色的安排有點牽強,甚至意味不明,還是值得看看。

以下是有雷感想空幾行XD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好久沒寫演唱會文(汗)越來越覺得發表音樂聆聽感想,甚至參與演唱會是一種習慣,只要不好好注意,這習慣很容易慢慢消失。不過逝者難追,2014年的第一場演唱會就從這篇開始!

數個月前就知道他們要來台灣開演唱會,但是惰性使我拖到博客來停止預售(而且是離預定截止日數週前下架的,看來票房不錯),那時才對自己可能去不成的事恐慌起來,幸好在求票文蜂擁而至前,就早早找到一則賣票的,才有機會親臨現場。



這次沒有其它友人相伴,所以到Neo Studio已是晚上七點初頭,經過工作人員帶領至排隊地,才發現已經排了一百多人,大樓內還有其它排隊人龍,工作人員還發了LNA第一張專輯圖案的紋身貼紙。後來,時間接近八點仍沒要放人進去的意思,這時隊伍已經繞兩圈了....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的第一篇Sherlock同人,起因便是301 Sherlock與Moriarty在頂樓的接吻>////含103與203的雷。

請各位多多指教




對方掛了線。

Moriarty盯著手機上靜止的通話時間,依舊難以置信。江湖中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,這道理Moriarty並不是不懂,只是一個人沒朋友到需要找敵人幫忙,對Moriarty來說倒是新鮮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三流教授桑潟幸一逃過被資遣的命運,千里迢迢來到千葉的垂乳根國際大學任教。原本準備在新學校破繭而出,一展長才的他,赫然發現垂乳根只是另一間三流學校。更糟的是,他被分配到的研究室居然受到詛咒?!一進住就麻煩不斷。騎虎難下之際,又被指派擔任文藝社指導老師,被迫與一群個性派社員相處……桑潟該如何在悲慘命運的夾擊下,揭開詛咒的真相?

乍看書名很難想像這其實是一本推理小說,實際讀起來也是歐吉桑小劇場充斥滿紙,光要讀懂多彩多姿的細節描寫就已經眼花撩亂,到最後才發現前面一大段文字全是幻想,不是事實(翻桌)要不是目錄上的三篇篇名很有帶了懸疑的味道,我會忍不住懷疑這充其量只是一本校園搞笑小說(汗)

由於宣傳文字提及本書已改編成日劇,男主角還是佐藤隆太,所以閱讀時不禁自行想像了那些段落拍成文字的樣子……。說實在,很難想像,就像村上春樹那種充滿作者絮絮叨叨的獨白,很難想像能夠映像化一樣,不過劇情進展到文藝社社員時,卻馬上讓人眼睛一亮,那些怪里怪氣的打扮,根本是日本深夜劇會出現的標準人物!好奇之下,去找了一下電視版的截圖,可說是大失所望,作者那麼努力創造鮮明的社員形象,居然被拍成這麼普通的樣子,完全感受不出當初這些人在書中帶給主角大量衝擊!

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一塊繪圖板

不幸斷頸,打電話問了代理商確認無力可回天,於是先買了99元滑鼠應急。沒想到果然是「一分錢一分貨」,剛買回來就發現滑鼠上方那個滾輪是裝飾用 這還不打緊,不到三個月居然連右鍵也接觸不良,心情好才會給你右鍵正常幾分鐘。忍到這個月,領了錢比了價馬上去添購板子,雖然型號只差10,不過兩塊其實隔了近三年,樣貌也有了改變。


盒子厚度有比以前薄一些。

這次買的沒像之前的組合包那樣豐富,譬如有附設計雜誌或感應筆盒等,不過該有的基本配備都有了。


跟上次閃著雪白光亮的內盒不一樣,這次用的是瓦愣紙質的內盒,有種樸素的感覺。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這篇寫得有點失敗,像是前面提到代表色是黑與白,但是曲目感想那邊卻沒再將黑與白的概念擴大,反而搖身一變成了登山專輯,那顏色不就變青色嗎?所謂跳痛啊(汗)不過我聽專輯時真心覺得這張根本是投射在牆壁上,對面還有膠捲放映雜音的家庭黑白電影,所以MV實在拍的很貼切!另外,我不太確定專輯名稱到底指什麼,查了維基好像是古代兩地交界的中途地,所以我很佩服編輯想出「聖域」這中文名。



流連在人煙稀少的黑白世界,如夢似幻的景物在眼前疾速飛逝,生命的記憶猶如永不停歇的公路電影…雖然這只是Agnes Obel新單曲《Curse》MV的片段,卻完美詮釋了她2013年的全新創作大碟《Aventine》──如果每張專輯都有屬於自己代表色,那麼《Aventine》的代表色必定是黑與白。

生於哥本哈根,目前定居柏林的丹麥歌手Agnes Obel,家庭背景不太傳統,母親既是法律學者,也是優異的音樂家。Agnes在耳濡目染下,小小年紀便接觸鋼琴,而瑞典鋼琴家Jan Johansson以爵士手法,翻彈歐洲民謠則影響年輕的她至深。高中後的Agnes認識了錄音室的經營者,藉機習得許多錄音技巧。之後更在丹麥製作人Elton Theander的協助下,成立搖滾樂團Sohio。Agnes並不因此自滿,一趟柏林之旅使她驚覺熟悉的故鄉並非絕佳的靈感來源,這也促使她在2005年毅然遷居柏林。2009年,Agnes透過myspace發表〈Just So〉,雀屏中選成為德國電信的廣告曲,Agnes也順利被唱片公司簽下,發行處女作《Philharmonics》。

《Philharmonics》在丹麥、比利時、法國、荷蘭等地叫好叫座,打響她在歐洲的名號,經過近三年的醞釀,新作千呼萬喚始出來。不同於首張封面的清晰人像,詭譎深紅的色調也暗示《Aventine》更加陰沉內斂。〈Chord Left〉的清脆琴聲彷彿徐徐微風,帶樂迷沿著潺潺小溪展開森林健行;〈Fuel to Fire〉加入大提琴,宛如遮蔽陽光的雲朵,為大地蓋上的薄紗般的陰影,增添些許風情。〈Pass Them By〉中,Agnes甜美唱腔一如愛爾蘭歌手Lisa Hannigan。〈Fivefold〉像是風雨欲來的寒夜,令人無法成眠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舊文,遲遲沒貼網誌是因為想增加點東西,不過一拖就想不起要加什麼了XD 他們是我的電音啟蒙啊~~~!雖然覺得PSB現在的作品是加減聽就好,但我對本張的喜愛程度勝過前一張。話雖如此,若我有機會寫上一張,我還是會搶著寫啦,哈哈。



當OMD、Depeche Mode、Visage等Synth-Pop老將紛紛選擇在2013年回歸樂壇之際,縱橫流行電音界28年、擁有22支Top 10金曲、榮獲全英音樂獎終身成就肯定的英倫舞曲傳奇「派燒伯」Pet Shop Boys自然也未缺席,第十二張全新錄音室專輯《Electric》趁勢出爐!

距離前作《Elysium》的上市僅僅十個月的時間,同樣以藍白與波紋為封面設計基調,《Electric》非但不是急就章的續作,反而對PSB有著難以言喻的重大意義——這是他們脫離老東家Parlophone,轉投獨立音樂發行商Kobalt懷抱後,以自創廠牌x2(Times 2)推出的第一張大碟。首支單曲〈Axis〉帥勁冷酷的舞曲節奏、令人目眩神迷的MV,都彷彿向樂迷宣示他們脫胎換骨,重登舞池龍頭的野心!

《Electric》找來英國知名製作人Stuart Price操刀,錄音地點遍布倫敦、柏林、洛杉磯。迥異於猶如深秋冷盤的前作,每首均是鮮艷明亮的仲夏調酒,綴以80年代早期舞曲元素,使老樂迷驚喜不斷:散發些許Italo-disco風的序曲〈Axis〉,是他們自90年代實驗EP《Relentless》以來,罕見地使用音樂為主、人聲為輔的電子曲為開場,時尚融合復古別具滋味,讓聽者忍不住品嘗再三;〈Love Is a Bourgeois Construct〉前奏重現巴洛克音樂家普塞爾的樂曲,70年代disco音效則使人聯想瑪丹娜的〈Hung Up〉,雖然是一首失戀喪志歌,卻在主唱Neil一貫溫暖的嗓音、躁動的節奏下顯得歡樂又上進;〈The Last To Die〉則是工人皇帝布魯斯史普林斯汀2007年的舊曲,翻玩的促成機緣竟是鍵盤手Chris胞姐的建議;〈Thursday〉的編曲宛如經典勁歌〈West End Girls〉,後段助陣的英倫饒舌歌手Example,為整曲增添微妙的嘻哈氣氛;終曲〈Vocal〉則像道出樂迷心情一般,闡述音樂背後的推手總是人聲, 而我們的喜怒哀樂總隨著Pet Shop Boys的歌聲而波動不息。

文章標籤

Ra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